联系方式:15811194638(北京) 13605038248(福建)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中央美术学院 福建省云霄县宝城里10号
艺术作品强调有感而发,反对无病呻吟。笔者在深入闽西创作油画《迎春》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闽西是块红色的土地、多情的土地。千百年来,客家先贤拼搏开拓,勤劳聪慧的佳话广为流传,一代伟人革命的生涯更令人可歌可泣。
1978年金秋,开满山菊花的军营迎来了我们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初到闽西,眼前展现的民居民俗、风土人情使我无比好奇,工作之余常外出写生。在连城的八年里,我深入老乡家,体验客家情,完全把自己溶入闽西的山水之中。
连城人热情好客,民风醇朴,许多老人都会讲普通话,也乐于与外人沟通。我常到老乡家和老人聊天,看见许多客家老人每到腊月或传统节日都要剪窗花贴在厅堂、灶台、谷仓和猪舍,求得是来年风调雨顺、安康吉祥,这样的情景一次次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①。
罗丹说:在艺术家看来,一切都是美的,因为在任何人与任何事物上,他锐利的眼光能够发现“性格”,换句话说,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的内在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②。我虽说离艺术家的标准还很远很远,但当时的我已经发现了生活中无数的美。
1984年春节刚过,我应邀参加了连城县委宣传部“迎接全国六届美展创作座谈会”,并接受了创作任务。而后,我几易其稿,表现了一个闽西画家司空见惯但却没去表现的题材,几位老师看草图后都有此感慨,但也指出了诸如构图一般化、场景选择不合适、老人姿势不美、腊肉太大、猪圈不雅等问题。接受大家的建议,我又画了第二稿、第三稿,慢慢地接近我心中的意想,并和连城画家们的草图一起送到龙岩,等候省美协专家组的评选。
几天后传来佳音,一位领导告诉我,省美协主席丁仃非常赞赏这幅草图,指示要抓紧加工修改。为此,我和沈在召先生一起代表连城县荣幸地参加龙岩市文化局组织的为期二十天的美术创作学习班。得此良机,如获至宝,忘我地投入加工创作之中是我最大的乐趣。然而,在作品不断深入的同时,遇到了许多细节处理的难题和议论的干扰。市群艺馆一位领导看了草图后说,题材虽好,但画面总让人觉得象个孤寡老人,并要求在老人身边加个孙女。我思前想后,认为不妥。为了解决“孤寡”之嫌我绞尽脑汁,眉头紧锁,只好到龙岩的小巷去遛达……
很巧,一个平时很常见的现象映入我的眼帘:夕阳映照的窗台上摆着的几双鞋子,其中一双艳丽的童鞋犹如一位独舞的少女,在追光灯下闪闪发亮。有了!我顿时拍手叫绝,飞快地跑回住地,把刚才的所见搬上了画面,把老乡家那双美丽的童鞋晒在了画中老人身后的窗台上。这样一来,效果不言而喻。
在龙岩,我还画了许多速写,将百姓的门槛、石阶以及庭院铺切有序的鹅卵石搬上了画面,使得作品有血有肉,不断丰盈,从而顺利通过专家的评选,进入省美术馆辉煌的展厅。
《迎春》的创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件作品从构思、修改到脱稿,就象一位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份艰辛、那份阵痛、那份快感、那份喜悦真是妙不可言!《迎春》的创作更使我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论的精辟,也坚定了我深入生活、坚持创作的信心。